:
我们前期看涨甲醇主要是南华认为估值过低,内地亏损后已经有部分减产在兑现且未来规模仍然可能进一步扩大,研究运行但是纪短计郑本周经过我们的走访,至少西北地区出现的期预一些减产(比如新奥、包头等)更多的保持还是一些装置自身因素,亏损导致的弱势减产进一步面积扩大的概率似乎不大,因此通过内地提前减产走强带动盘面的南华逻辑似乎难以兑现。上周港口大幅去库,研究运行但是纪短计郑主要是到港节奏问题,未来两周到港量仍然很大,期预港口的保持矛盾似乎要通过倒流来解决,近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港口倒流鲁南和安徽的弱势迹象,合理的南华结论是未来如果一旦倒流继续触发,导致内地压力加大,研究运行最终通过内地价格进一步下压使得减产兑现,纪短计郑但是在这个之前,我们只能说甲醇下方空间不大,上行的驱动似乎暂时看不到了。第二个要注意的点就是甲醇多头的信心仍然很脆弱,近一个月我们发现,只要现货出现丝毫走弱的信号,甲醇盘面的反应就会非常大,虽然近端河南又增添了一些亏损停车产能,但是近段煤炭坑口港口都有走弱,并且有新增产能释放的传闻,旺季下跌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黑色板块周末也有一定跌势,整体情绪并不好,建议维持观望。
聚烯烃:
昨日,聚烯烃突破下方支撑,突破8000一线。周末统计的社会库存去库,尤其对于投机性需求更强的PP来说,库存去化明显。对于聚烯烃来说,目前供应和需求自身的矛盾并不突出,供应端维持低位开工,刚需基本能够消化供应,如出现价格的破位,库存能得到有效去库,因此供需 感受大致维持在平衡的状态。因为我们需要验证的是需求和供应这个平衡的持续性。从供应的角度,本周伴随原料价格的走低,各个工艺的利润都出现了修复, 油制、MTO、PDH的利润环比改善。但油化工的利润依旧处在水下,利润暂未得到修复,开工未见扭转之势。而煤化工未来的检修多是年内的计划。因此开工 率暂未见到修复的趋势。需求端,当前4-5月的疫情影响已经大体上修复,但疫情此起彼伏,对需求的向上制约性较强,同时近期或存在再一次恶化的担忧。因 此需求端也较难看见恢复的可能。综上,供应和需求都暂时无法看见明显好转,当前价格主要是成本端主导。当前开工接近前期利润压力位时的开工,成本端向下的弹性较小,而向上的弹性或伴随利润的修复产生担忧,因此成本向下突破主导着聚烯烃价格的向下突破。后续,成本维稳情况下,聚烯烃预计维持震荡行情,而下方空间则依赖于原油的价格区间。
苯乙烯:
首先,近期苯乙烯盘面是呈现一个持续下跌状态,昨天夜盘收盘后价格达到了9246。但是苯乙烯现货价格依旧保持在万元以上的高位,价格是在10500左右。现货基差达到了850-1000点左右的水平,盘面贴水幅度大,在这种结构下,目前不建议空单进场,那么是可以低位短多博一波反弹。
我们认为盘面上下跌的主要因素是宏观情绪压制,目前不管是苯乙烯也好,大多化工品都处于一个下跌趋势当中,近期国际局势较为动荡,不管是斯里兰卡经济危机、亦或是日本前首相遭遇刺杀等因素,都影响着市场情绪;国内目前的话对市场情绪影响较大的依旧是疫情的因素,最近疫情又有反复的迹象,也影响着市场信心。那么这些的话都是一个短期的情绪影响因素,后续恢复后,盘面价格是有向现货价格靠拢的预期,基差将朝着现货方向修复。那么像昨天的数据现实,6月社融信贷数据也是超预期回升,那么也是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一大表现。
那么苯乙烯现货强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点,进入7月后,目前7月上旬已经过去,前期预计在7月上旬回归的装置有所推迟,苯乙烯目前的开工负荷依旧没有提升,反而还因为安全检查等原因,有小幅下降,因此整体供应量不大。目前开车的情况的话可能要看到下旬。第二,低开工的情况下,叠加港口低库存,且处于去库状态,给予现货较为坚挺的价格。港口目前去库的原因还是由于外发装船导致的,下游需求情况其实不佳。第三点,苯乙烯现货目前给出了一定利润,估值中性偏高,但现货支撑较强,向下驱动较弱,因此价格比较坚挺。目前与纯苯的价差在1300左右,后续价格下跌的话,要看到纯苯再次明显下跌或苯乙烯开工复工的实际提升。纯苯的话目前价格走弱是在于原油大幅回调,与自身供需情况有所走弱导致,但目前自身基本面较为健康,原油企稳的情况下,价格难以大跌。
最后是看需求方面的影响,今年的话,下游情况是非常差的,但是目前看来,下游对苯乙烯负反馈程度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下游通过停车降负等操作去对抗高成本带来的一个压力。但在整体弱现实的需求下,下游依旧处于一个低利润、负利润的状态。本期来看的话,PS开工降至低点,只有45%附近;库存随着负荷降低而有所去库。EPS开工率也在下降,目前56.8%左右;ABS开工负荷82.9,也是下滑状态。那么下游在开工情况那么低的情况下,如果需求有环比好转的情况下,下游的开工情况预计是有所恢复的,届时对苯乙烯的反馈影响程度也将有所下降。综上,苯乙烯目前可以去低位搏一波反弹,风险因素的话在于成本端的大幅波动、以及苯乙烯装置提前开车。
:
近期棉价保持震荡下行,国内下游整体保持疲软,目前正处于传统淡季,下游订单严重不足,且近日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开工率受限。因订单稀缺,部分纺企以高温假的名义给工人放假,但为了防止工人流失,保持低开工率运行。部分前期停业的纱厂重新开工,刚需补库,另有纱厂受疫情影响,提前急购了少批次优质指标新疆棉以保障生产,所以纱厂整体原料库存变化不大,但布厂原料下降相对明显,整体成品依旧处于累库状态,仍没有起色。
上周五晚,中储棉宣布自7月13日启动收储政策,总量为30-50万吨,价格线为18600元/吨。根据对未来国内供需情况来看,国家还需要进行两次类似规模的收储才能使国内22/23年度的棉花供需回到正常状态,且短期内18600元/吨的价格会成为棉价的上限。同时去年轧花厂棉花采购价格较高,所以他们仍处亏损状态,还需关注收储政策启动后的成交价格及成交量情况。
整体来看,收储对的提振作用有限,需重点关注下游成品的去库情况以及秋冬订单的下放情况,短期预计郑棉将保持弱势运行。
以上评论由分析师戴一帆(Z0015428),助理分析师陈嘉宁(F03094811)、李嘉豪(F03086613)提供。
重要申明:本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顶: 8踩: 2975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