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类风险!银保监会最新发布

10月14日,警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类风风险提示》,全文内容如下:
贷款市场上,险银新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保监布打着正规机构、警惕无抵押、类风无担保、险银新低息免费、保监布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警惕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类风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险银新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保监布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警惕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7期风险提示,类风提醒有借款需求的险银新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注意防范以下陷阱风险。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陷阱二: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
一、从正规机构获取融资服务
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二、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
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办理贷款时,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坚持诚信理念,向正规机构提供真实贷款申请资料,珍惜个人征信,理性借贷,及时还款。
三、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银保监会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每经记者 王帆 11月23日晚间,SZ002397,股价4.96元,市值37.42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董事长姜天武,副董事长李菁,董事李建伟,董事、董事会秘书李军,股东张爱纯收到证监会《立案告2025-07-07- 张军:决不允许世界滑向“新冷战”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8月24日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会乌克兰问题公开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各位同事: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始2025-07-07
- 当地时间8月26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布的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最终读数为58.2,高于7月的51.5。央视记者 刘旭)2025-07-07
多家民营房企正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沟通 债券融资渠道正逐渐恢复
多部门齐发力 “保交楼”政策渐次落地随着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近一个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方提速发力,为缓释房地产风险集合各方资源与真金白银,改善市场预期。从近期各方释放的政策信号2025-07-07央行:8月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较上月下降10BP
据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期末中期2025-07-07广东探索多式联运创新模式,力争2025年珠三角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占比8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8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在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深化调整运输结构、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