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大城崛起:24城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6城突破2万亿

原标题:十年间大城崛起:24城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6城突破2万亿
24个城市2021年GDP总量占全国的年间比重已经达到38.4%,接近全国的大城四成。显示了这些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崛起俱乐增长极作用。
过去10年,城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亿万亿尤其是部城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大城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一个重要引擎。
9月29日,年间国家统计局发布《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党的大城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崛起俱乐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611713亿元(现价,城进下同),亿万亿而2012年仅有327382亿元。部城
报告还显示,突破十八大以来,年间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2012年中国万亿GDP城市仅有7个,上海成为第一个GDP超过2万亿的城市;2021年中国万亿GDP城市增至24个,有6个城市GDP突破2万亿。
GDP万亿城市数量10年增加17个
10年前,GDP万亿城市还只是少数几个顶尖城市的新头衔。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和重庆跨入之后,GDP万亿城市数量才增至7个。不过,此后GDP万亿城市数量急剧扩大,至2021年,已经增至24个。
从2014年以来,每年都有城市GDP突破万亿:2014年是成都和武汉,2015年是杭州,2016年是南京和青岛,2017年是无锡和长沙,2018年是宁波和郑州,2019年是佛山,2020年是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和福州,2021年东莞也跨过万亿关口。
第一财经计算,24个城市2021年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达到38.4%,接近全国的四成。显示了这些城市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作用。
不仅在经济规模上,过去10年,大城市人口规模较快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共有21个,其中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
国家统计局9月29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按2020年末户籍人口规模划分,100万—200万、200万—400万、400万以上人口的地级以上城市分别有96个、46个和22个,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4个、15个和8个;50万以下、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分别有47个和86个,分别减少7个和22个。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向第一财经表示,过去10年,中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以上,而人口主要向大城市集聚,人口集聚又带来产业集聚,可以说是大城崛起的时代,而且未来GDP万亿城市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他认为,大城市具有吸纳人口的优势,人口集聚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对消费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大增。人口增长也伴随城市空间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都不断扩大,大城市规模快速扩张。
陈耀表示,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不断增加,大城市吸纳了更多转移人口,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现代化进程,让更多人享受现代化成果。这也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能力增强,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大城市成为创新策源地
GDP万亿城市的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等中西部城市开始崛起,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排名也逐渐上升,促进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GDP万亿城市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出现分层。2011年上海GDP刚刚突破2万亿元(初步核算数为19195.6亿,最终核实数为 20009.68亿),而如今GDP万亿俱乐部已经分成4万亿、3万亿、2万亿等多个梯队。
陈耀表示,大城市成为消费增长中心,消费贡献率最高的是大城市。大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消费能力增强,以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不仅如此,大城市更是成为创源和策源地。
他认为,大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消费规模。因为条件更完备,人力资源优势可以更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集聚能产生新的想法,有创新的动力,而且还有实现的市场和场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应用场景的成果都可以在这里迅速转化。
《报告》也显示城市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厚土壤,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成为科技创新主要策源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科学技术支出38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1%,而2012年仅有1418亿元,占比3.2%;专利授权(全市)342万项,而2012年仅为113万项。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改造提速,服务业占比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3年地级以上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占比超过50%,2020年达到60.5%。
另外,先进制造业发展良好,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与2012年相比,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了5.7个百分点。
陈耀表示,过去10年,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与城市扩张密不可分。以快递业为例,就是跟城市规模扩张相关,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激发了现代物流业的成倍增长。大城市的消费结构和多元需求为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 11月23日,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披露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显示,首批有6家公司7款产品入选。具体来看,包括的《国寿鑫享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中国人民人寿的《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5-07-06
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市场化投资运营基金超过8万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中国网8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会上介绍,这十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2025-07-06- 今天,民航局为深圳市、重庆两江新区等第二批4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3个民用无人驾驶试验基地正式授牌。据了解,为促进我国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2025-07-06
江南集团发布上半年业绩 期内溢利1.58亿元同比增加8.33%
01366)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业绩,该集团取得营业额人民币88.18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加0.14%;期内溢利1.58亿元,同比增加8.33%;每股盈利2.61分。回顾期内溢利增长2025-07-06- 辽宁创新驱动振兴发展本报记者 刘成友 辛 阳 刘佳华《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7 版)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大脑”,让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然一新。“以前要获2025-07-06
保险+医疗①|破局健康险同质化 健康管理服务成险企破局重要支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徐若萱 上海报道近年来,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加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一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2025-07-06
最新评论